走过历史

宽柔里程碑

1913

1913年1月15日,柔佛华侨公立宽柔学校正式开学, 校址设于今日直律街(JALAN TRUS) 与罗米街 (JALAN DOBHY) 交界处,即今华美餐室斜对面,租贷一座双层店屋为校舍。

开幕典礼在同年5月18日举行,新加坡养正校友会铜乐队到场演奏助兴 ,场面极一时之盛。这天即被定为宽柔学校校庆日。第一任校长为林木卿,教师有:萧勉愚、黄文湘、何伯良等人。

 

开幕典礼在同年5月18日举行,新加坡养正校友会铜乐队到场演奏助兴 ,场面极一时之盛。这天即被定为宽柔学校校庆日。

第一任校长为林木卿,教师有:
萧勉愚、黄文湘、何伯良等人。

当年校董名单如下 :
总理: 黄亚福 (副) : 林亚相
司理: 黄羲初 (副) : 郑两叙
财政: 陈迎祥 (副) : 骆雨生
其他董事多人

另设立经济委员会,全权筹措一切校政经济事宜 。
主席 : 黄羲初
委员 : 陈迎祥 、 骆雨生 、 郑亚吉。

1917

1917年秋,中华民国南京政府黄炎培先生南来视察,奖 “南离敷教” 奖匾,褒扬宽柔学校的创立,此奖匾今存于宽柔一小礼堂。

1918

宽柔学校董事部耗资一万二千元买下位于直律街门牌77号的一栋巫人洋房作为校舍。于1918年1月正式使用。

1919

义兴公司奉柔佛政府之令停止活动,义兴公司代表将其存款拨二万移交宽柔学校充作基金。宽柔董事会将义兴公司捐款购置三间店铺,分别位于:直律街 (JALAN TRUS) 51号、翁姑本街 (JALAN UNGKU PUAN) 3号、海皮街(JALAN IBRAHIM) 61号 三间店铺屋租入息充作学校日常经费。

1924

1924年有学生约二百人,复级上课有五班,还有幼稚园。

1925

校舍年久失修,董事会决定进行修缮及扩建校舍,因财政支绌困难异常,蒙小笨珍埠农商公局、尊孔学校及培群学校匡助,报效演剧,于6月23日 董事会一行十余人前往小笨珍筹款。 当时公路未开, 致一度迷失途中,幸遇二爪哇人在该处种植香蕉, 得以借宿一晚,暂度寒夜。翌晨, 得爪哇人引路,始抵达小笨珍。

11月展开大型的演剧筹款活动。演出地点为松园新戏院,即新山最古老的百老汇戏院。

1928

佘柏川任总理。1928年,在直律街校舍后的空地上增建一座双层教学楼。此双层教学楼,楼上楼下各拥有一个小礼堂及四间课室。楼上的礼堂为会议室。

柔佛华侨公里宽柔学校增建校舍题捐芳名录 

1930

向吴文赞购置位于直律街柔佛古庙对面之98及99号两间店屋,作为教室,设立宽柔分校。

1932

7月,陈合吉任总理,倡办女校。 信托人黄莆田(黄亚福)免租借出明里南街(JALAN MELDRUM)41及42号两间店屋作为教室,成立宽柔女校。

1931 年殖民政府训令女 生 12 岁以上,不得与生同校。此政令显然针对中学,然宽柔当时超龄生颇多,虽是小学,校内12岁以上的女生少。故此,在1932年7⽉18日另外成立了一所宽柔女校。一直到战前,实施 了 5 年的男女分校。

1933

新山树胶商购置位于直律街75号砂厘屋一间(俗称吃风楼),贈予学校,部分作为教室,其余则作为教师宿舍用途。

1937

王秀岩出任校长,男校与女校合并,实行男女同校。

1938

学生人数激增,校舍不敷应用,向徐文治洽商借与学校相邻之地, 兴建亚答屋7间, 作为临时课室。

1941

1941年12月,日军南侵,马来亚沦陷,宽柔校务停顿。

1945

8月, 日军投降, 抗日军接管宽柔。新山市人民委员会主席杜边兼任校长,学生四百余人。

1946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宽柔学校始得复办。然而校内所有设施及档档案等,荡然无存,损失极为惨重。宽柔董事会在1946年正⽉接管宽柔学校。复校委员会成员包括:史联对、徐⽂治、邬惠堂、蔡汉初、⻩庆云、⻩羲初、赵孟华、徐荣达、郭鹤尧、⻩树芬、⿈振杰、宋⼦兼、徐荣炳、刘伟⺠、苏炳衡、郭远声、阮祯禄、林熙轩、符⽓纯等⼈。⽽史联对先⽣⾝膺重任,苦⼼奋⽃,始略复原貌。董事会聘王秀岩为校⻓,学⽣⼈数激增⾄⼀千⼆百余⼈,原有教室不⾜容纳,决定向邓康购买建于柔佛古庙左边⼟地砂厘屋 ⼀间, 改建为四间教室, 同年增办下午班。9⽉,董事会在百老汇戏院举办电影招待会, 筹得九千⼋百六⼗五元。

⼆战结束,由於超龄失学者众多,志声书报社借⽤宽柔校舍开办志声夜校,教授华⽂,也为英校⽣提供学习⺟语的机会。1950年宽柔学校接办志声夜校,易名为宽柔夜校。 宽柔学校校⻓王秀岩兼任夜校校⻓,⻩继翔受委为夜校部主任。夜校经费
不⾜时,董事部也给予补贴。

1947

1948

学生激增,成立建校委员会,进行建校工作。1948年,借用中华公会、同源社、琼州会馆、福建会馆为课室,同年,开办幼儿园。

1949

购置新甘光校地

学生人数激增,向各会馆借用的课室上课情况亦不理想。建校委员会决定购置校地。几经转折,董事会购得共17英亩,位于新甘光之地段兴建校舍。 

1950

5月,动工兴建新甘光校舍, 9月新校舍落成。得12间教室,两层楼办公厅及教员宿舍各1座。

1951

正月,五、六年级学生迁入新甘光校舍上课。同年,董事会倡办初中,定名为宽柔中小学校,校长为王秀岩。

1953

宽柔小学接受"联合邦教育部"公布之”新薪津制度”。时任董事长为黄树芬。

宽柔中小学第一屆初中毕业生摄于福建会馆。

1954

1954年,小学分为两部分管理:位于直律街的旧校舍拥有学生一千五百名, 由王秀岩校长负责,同时兼任宽柔夜校校长 。位于新甘光校舍小学部则有学生八百名, 归中学部黄则吾校长管理。 

高小第三十三届暨初中第二届毕业典礼,董教生摄于福建会馆。

1958

遵照 《拉萨教育报告书》 建议, 宽柔小学接受政府全部津贴, 改为国民型华文学校。
遵照教育局规定分为四间小学, 即:

  • 宽柔第一小学 (上午班) , 校址设在直律街, 校长王秀岩;
  • 宽柔第一小学 (下午班) , 校址设在直律街, 校长罗天民;
  • 宽柔第二小学,校址设在新甘光校舍,校长张清广;
  • 宽柔第三小学,校长柯桑平,因新校舍尚未竣工,暂借天猛公亚都拉曼英校校舍于下午上课。新校舍位于Jalan Dato Jafaar在8月间竣工,随即迁入新校舍上课。

宽柔第三小学(下午班)在1959年成立 ,校长为朱化东。

宽柔第三小学于8月间迁入 JALAN DATO JAAFAR 的新校舍上课(校舍的侧面图)

1959

宽柔第三小学上下午班分开管理,即:
宽柔第三小学 (上午班) , 校长柯桑平;
宽柔第三小学 (下午班) , 校长朱化东。

1962

宽柔各小学于是年开始实施小学免费教育。
第二小学自一九五八年成立后,董事会成立宽柔小学建校委员会负责筹建第二小学校舍。推举黄庆云、曾崇文、郭鹤尧、黄仕民、李清来五人为宽柔小学建校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拨出Jalan Abdul Samad 与 Jalan Tasek Utara 交界处三角路旁一段五英亩地作为第二小学建校之用。1961年6月1日动工,于1962年8月间竣工后,于10月1日迁入上课。

1963

遵照教育部指示, 开始实施上下午班轮流上课制。于是各小学重新命名如下:

    1. 宽柔第一小学(上午班)改为宽柔第一小学,校长王秀岩;
    2. 宽柔第一小学(下午班)改为宽柔第四小学,校长罗天民;
    3. 宽柔第二小学仍为宽柔第二小学,校长张清广;
    4. 宽柔第三小学(上午班)改为宽柔第三小学,校长柯桑平;
    5. 宽柔第三小学(下午班)改为宽柔第五小学,校长朱化东
1973

奉教育局谕令,宽柔各小学在10月间成立家长教师协会。

各校首届的主席名单如下:

  • 宽柔第一小学-徐茂林 
  • 宽柔第二小学-曾振强 
  • 宽柔第三小学-翁绍南
  • 宽柔第四小学-巫良钞
  • 宽柔第五小学-钟建城

家教协会的组织宗旨为照顾师生福利,

成为家长和教师间的沟通桥梁,

同时也协助董事会发展学校建设事务。

1974

第一届宽柔小学五校联合运动会

9月20日,宽柔小学家长及教师联谊会,于新山拉庆体育馆举办首届宽柔小学五校联合运动会。参赛选手超过五百名。董事长准拿督郭鶴尧为大会主席。时任柔佛教育总监亚末哈芝沙烈主持开幕。运动会圣火在宽柔学校发祥地直律街旧校舍由宽柔学校退休校长王秀岩主持点燃火炬仪式,由运动员传送至拉庆体育馆。

1976

宽柔学生人口急速膨胀,课室不敷应用,董事会在总务黄复生的领导下,联合各小学家教协会,成立「寛柔小学发展基金委员会」以募集基金,将第一、第四小学之食堂迁建至校园左侧的空地上,而原有食堂則被改建为两校共用的图书馆,完成了「寛柔小学发展基金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项工程。

1977

第一及第四小学被列为危楼,危及学生安全,新山中华公会会长拿督郭鹤尧应宽柔董事会的要求,毅然献出位于古文茶地段,作为兴建第一、第四小学校园之用。董事会随即向教育部提呈第一、第四小学迁建申请。该段赠地原为已故柔佛州苏丹依不拉欣在世时拨赠予新山中华公会作为建造纪念碑,以纪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之不幸罹难者。

第三、五小学的音乐室改建为临时课室

「寛柔小学发展基金委员会」将第三、五小学的音乐室改建为临时课室,并扩建学生候车亭。